首页 > 商业 > > 内容页

济川药业第8篇:寻求突破

发表于: 2023-08-23 06:52:14 来源:雪球网

先宣传一下:我的第一本书《被忽略的投资秘籍: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启示》已经出版了,在京东、当当等各大渠道都有卖,搜索villike就能找到了,这本书不求大卖,但我希望能卖五十年,因为内容绝对值得。


(相关资料图)

这是我从0开始,分析济川药业的第8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提到:

“济川药业的第一个竞争优势,涉及到竞品不少、专利到期的影响;第二个竞争优势——销售体系的能力——则面临着集采的巨大不确定性(尤其是作为一个“穿鞋”的企业而言)。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产出端价格是长期承受压力的,而数量则面临着不确定性,哪怕是“以量换价”也不一定能确保产出的增多;而从投入端来说,持续增高的投入是济川药业躲不开的选项——如果公司真的要走上新的发展模式的话。

这样看下来的话,似乎各方面都不是那么理想和顺利,但有些读者估计也会想到了:

济川药业的管理层,过去能让这家公司“起死回生”,未来难道就做不好这家公司吗?”

我们接着来看。

我先来讲讲我对济川药业管理层的一些观察,然后再说说公司的企业文化。

我之前分享过看管理层的6个具体角度,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后台回复管理层,去看那些文章。

先说结论:总的来说,济川药业的管理层是比较低调的,我没发现他们有什么大的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事情需要说一下,我看网上争议比较大的,是在发布2019年报的时候。

当年,济川药业一方面宣布要定增,一方面还要分红,而定增和分红的金额大约是14亿和10亿。

本来这种同时大手笔定增和分红的做法就容易引起质疑,大股东还股份占比高,按照当时的持股比例,这10亿分红大股东会分走差不多7亿。

于是,舆论就一边倒了,先不说增发是不是低价,总归管理层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中饱私囊,是当时的主流看法。

对这个说法我的看法是:描述了现象,但忽略了背后的人情。

各位还记得吗?济川药业当年可是借壳上市的,换句话说,大股东是没有从资本市场上拿钱的,而且为了借这个壳,铁定还要花钱的。

事实上,曹家如此之高的持股比例,既不利于治理结构层面的制衡,也不利于外界对公司的评估,适当地降低一些持股比例——当然了,同时也会兑现钱出来——对大小股东都是好事儿。

所以,2018年的时候,大股东的妻子就减持了,2018年报显示,当年她卖掉了接近800万股的济川药业,套现了差不多6个亿。

同年,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恒川投资管理中心陆续减持了大约1200万股的股票,兑现了差不多9个亿。

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先不说济川药业大股东的管理水平,这投资水平是真的厉害呀,哈哈,要知道济川药业的股价高点,就是在2018年中的时候,看看下图眼馋一下吧。

前面这个“一手定增、一手分红”的动作,除了套现的需求,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引入外部投资者、完善治理结构,也说不上应该进行道义上的谴责。

我们再来说说企业文化。

如果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消费者导向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默克的“药品旨在治病救人,不在将本求利”,这是一种超越了利润的追求。

对于“外人”来说,企业文化是一件似乎有点虚无缥缈的事情,但如果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好或者不好,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这里我准备从三个角度讲讲我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公开渠道可以看到,济川药业的使命和愿景是这样的:

以“用科技捍卫健康”为企业使命,力争实现“培育百亿规模、争先百强企业、铸就百年品牌”的企业愿景。

这一段话是常见的企业描述自己使命愿景的方式,这里面有好的地方,比如“百年品牌”——一般而言,看得久的企业更容易做对的事情。

但这段描述里也有几个让人不太舒服的地方,比如“用科技捍卫健康”,似乎有点大,而且从济川药业过去的研发投入来看,很难说“科技含量”有多高。

当然,可能济川药业过去的药是有技术含量的,过去那些大单品就是证据,但“百亿规模、百强企业”这样的目标,就有点为了规模而规模的意思了。

对于公开的使命愿景的分析,不一定是准确的,也有可能是企业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够,但从中发现的一些蛛丝马迹,我们要留意和其他来源的信息做进一步交叉验证。

我想讲的第二个角度,是济川药业近年来在年报里提出的“四个一”的价值理念,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企业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员工要有一定的收入增长,对政府要有一定的税收贡献,对社会、股东要有一定的责任奉献”

这个理念里面,至少有两个点是需要思考的:

第一个,作为一家“捍卫健康”的药企,为什么理念里有企业、有员工、有政府、有股东,却没有消费者?

当然,可能公司把消费者或患者归在“社会”这个概念里了,但这么不明显的表现,到底是公司表达地过于隐晦,还是这个因素的优先级本身就不高呢?

第二个,就算“社会”这个概念里包含了消费者/患者,这四个一的顺序,本身也耐人寻味。

我试着理解它的逻辑是——企业有了发展,员工才有收入增长,政府才有税收,股东才有收获,但这个关注点的顺序,如果是把消费者和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会更让人明白企业文化的核心关注点。

我想分享的第三个角度,是我对济川药业发展历史的粗略观察。

这家企业能够被大股东起死回生、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是值得佩服的,但是,我看了大量的报道,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消费者导向”的事件。

这家企业给我最深的印象,一是擅长(或运气好)找大单品,二是在营销上舍得花钱、也能花钱做出业绩来。

从上面三个角度来看,我似乎没有在济川药业找到“消费者导向”的意思。

看完企业文化,我们再来看看济川药业的风险所在,我认为,这家公司未来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两个。

第一个风险是:医药行业环境巨变对生意模式的冲击。

前面文章已经讲过大量的医药行业环境对生意模式的可能影响,这里不再赘述了,这里我只想多说一句生意模式的事情。

我当初在网上看到下图的时候,就默默吸了一口冷气,一方面是感叹济川药业能做出这样的历史业绩不容易,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生意模式一般的直观感受:

单单一个中成药清热解毒用药的市场中,就有上图多如牛毛的竞争对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虽然厉害,也不过4%的市场份额。

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能出多好的生意模式,这是一个不需要深入分析就有答案的问题。

济川药业第二个明显的风险,就是在找出路的过程中出一些昏招,比如多元化,或者迷失了自己。

如前面文章所说,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济川药业也在摸索出路,其实早在这几年行业监管政策巨变之前,济川药业已经在探索了。

比如2014年报的时候,公司已经提出:

“在药品研发方面重点投入“儿科、妇科、呼吸、消化及老年病”等优势领域,同时有序推进功能保健品和功效型日化产品的研发。”

2016年,济川药业对南京逐陆增资,这家企业从事的是药品研发和技术服务业务,济川药业增资的目的,通俗点说就是寻找新的增长点。

2020年,济川药业在年报公司发展战略中写到:

“未来将培育“中药药妆”产业……目前已获得蒲地蓝美白保湿面膜的发明专利。”

2021年,济川药业宣布和天境生物达成合作,后者许可济川药业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伊坦生长激素”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

这里岔开说一句,读者们如果看过我对长春高新的系列分析文章,应该还记得这个“长效生长激素”有多暴利、也应该记得这个事情有多难吧?

到了2022年,济川药业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将引入产品的数量纳入了业绩考核,要求2022-2024年每年引入产品不少于4个。

从过往历史来看,济川药业一直在寻找新的方向,可想要找到一个有前景的赛道、并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拿化妆品这个事情来举例,按照网上的信息,你们知道有多少家药企已经向化妆品业务布局了吗?300多家!

这300多家可不都是不知名的小企业,同仁堂、云南白药、康恩贝、马应龙……哪一个都不是好对付的对手。

我们暂且不说药企做化妆品是否有优势,就算有,这么多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下,胜出的凭什么就是济川药业?

虽然前路漫漫,但济川药业也一直在努力,未来会怎么样,我们先不说,但相比于迷茫的前路,我更关注是这样一个问题:

济川药业,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以前的济川药业很容易定义,是蒲地蓝、是同贝、甚至可以是济诺,如今济川药业要做其他领域的用药还可以接受,但日化、美妆、甚至生长激素……未来,济川药业如何定义自己?

这个“我是谁”的问题看起来无关紧要——“哪个业务做出来我就是哪个”似乎是最简单的答案,但问题在于,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初心,而只是为了增长四面试探,我们就只能期盼结局是美好的了。

好了,这篇文章讲得够多了,下一篇文章,就是济川药业的完结篇,我会把前面8篇文章的内容整理总结,并给出我自己的交易决策。

济川药业的下一篇分析文章,已经发送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济川就有了。

@今日话题 $标普500指数(.INX)$ $恒生指数(HKHSI)$ $上证指数(SH000001)$

标签:
x 广告
x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