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 内容页

在投资Hugging Face之外,SaaS头部公司Salesforce为了追赶AI,还做了这些努力|焦点分析

发表于: 2023-08-24 17:08:42 来源:36氪

作者 | 王与桐、子渝


(资料图片)

当AI浪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SaaS将被AI取代”“软件将被AI吞噬”的言论甚嚣尘上。的确,因为种种原因,国内的SaaS公司的确发展受阻,纷纷寻求与AI结合的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时分析海外头部SaaS公司如何“+AI”,会是国内公司的必经之路。

就在今天,8月23日,Salesforce旗下投资机构 Salesforce Ventures 领投了开源模型库公司 Hugging Face 的2亿美元D轮融资,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 在其 X 上证实了这一消息。此轮融资后,Hugging Face估值翻番。

行业内推测较多,认为Salesforce的这次融资是将Hugging Face视为潜在收购对象的信号。这一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Salesforce不仅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一系列服务,更重要的是,自今年上半年以来,Salesforce在AI领域的动作频频,且一招一式都有其节奏。

的确,此次投资Hugging Face并非Salesforce的第一次动作,也绝非最后一次。

36氪总结了自2023年以来Salesforce在AI领域的动作,总结来看,可以分为三类:自研生成式AI产品Einstein、投资AI公司、与伙伴合作。

而这三类动作并非分别独立,而是相辅相成,比如其Einstein产品中有接入合作伙伴的技术、其合作伙伴一部分是被投企业等。

Salesforce的AI动作,36氪整理

自研Einstein——Salesforce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从Einstein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Salesforce并不是在毫无准备之下被AI大模型浪潮冲击,相反,Salesforce其实早已在AI领域投入、研发、迭代。

早在2016年,Salesforce推出了其人工智能层,称为Einstein(爱因斯坦),从早期公开报道能看出,Salesforce对其定位是“科技保护伞”——Salesforce的所有人工智能部件都生活在它之下,让客户在Salesforce平台上构建智能应用程序。

之后的几年,Einstein虽然反响平平,但是也一直在更新迭代:

2017年6月,人工智能平台Einstein可以自动构建数据模型,Salesforce称其为 “利用人工智能生成人工智能”。

2019年,Salesforce推出Einstein Voice,后者是该公司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将其视为 Salesforce 的 Alexa 或 Google Assistant”。

2020年12月,在Salesforce以277亿美元收购Slack的轰动之时,Einstein Automate也被推出。Einstein Automate是一套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 “借助 Einstein Automate,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智能工作流程自动化来改变工作速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进入2023年,ChatGPT彻底将全世界的AI引入下一个阶段之后,Einstein则动作加快。

3月8日,Salesforce推出新产品“Einstein GPT”,采用了ChatGPT开发商OpenAI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帮助企业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专员和市场营销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其中包括回答客户提问、撰写市场营销邮件等。

紧接着,在6月,Salesforce则是更激进整合了更多合作伙伴的AI模型,推出AI Cloud套件,旨在将生成人工智能纳入整个Salesforce平台。AI Cloud托管和服务来自一系列合作伙伴的AI模型,特别是文本生成模型,包括Salesforce云基础设施上的Amazon Web Services、Anthropic、Cohere和OpenAI。第一方模型可从Salesforce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获得,为代码生成和业务流程自动化等功能提供动力。或者客户可以将经过定制培训的模型带到平台上,同时将数据存储在自己的基础设施上。

Salesforce在AI Cloud中构建的模型为Salesforce旗舰产品的新功能提供动力,包括Data Cloud、Tableau、Flow和MuleSoft。共有九种模式:Sales GPT、Service GPT、Marketing GPT、Commerce GPT、Slack GPT、Tableau GPT、Flow GPT和Apex GPT。

8月4日,Salesforce宣布了Einstein Studio的发布和自带模型(BYOM)的能力。

Einstein Studio是一个位于数据云中的管理控制台,使客户能够导入零ETL的现有模型。这意味着客户应该能够导入数据,而不必经历提取、转换和加载数据的痛苦练习。

而“自带模型”则将允许客户将其专有数据带入数据云来构建和培训他们的模型。导入模型后,客户可以将其放入Salesforce内部的工作流程中,并生成见解或触发创建电子邮件等操作,同时利用数据团队已经完成的工作。

总结而言,Einstein产品从推出之初,就是为了让客户的工作流更加智能,而在大模型浪潮到来之后,Einstein的动作是通过各种合作,进一步加强其智能化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客户的工作流程。

投资——科技巨头接过VC大旗

从投资视角,Salesforce对AI的支持也是早有苗头,并在过去半年不断提升投资额度。

与推出Einstein几乎同时,2017年,Salesforce成立了5000万美元的基金,主要用来投资AI初创公司,鼓励AI初创企业在Salesforce之上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这只基金投资的前几家公司分别是Highspot、Squirro、TalkIQ和 All Turtles,时至今日,Highspot已经获得F轮融资,TalkIQ在2018年以5000万美元被收购,可见Salesforce的投资眼光。

2023年上半年Salesforce针对AI领域,开启疯狂“买买买”之路。

3月,全球对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最疯狂的月份,在推出新产品“Einstein GPT”的同时,Salesforce通过其Salesforce Ventures VC offshoot宣布了一项2.5亿美元的生成人工智能投资基金。当时,该基金已经投资于四家初创公司:

搜索引擎初创公司You.com,几个月前引入了生成性人工智能智能,在去年年底拿下4500万美金融资;

Anthropic,由OpenAI前员工创立,被行业内视为OpenAI竞品,5月其估值已经达到40亿美元,8月22日,这家公司获得1亿美元融资;

Cohere,一家最近与谷歌合作的自然语言处理(NLP)初创公司,今年6月宣布在C轮融资中筹集了2.7亿美元,目前估值22亿美元;

以及Hearth.AI的隐形初创公司。

后续,Salesforce投资了Humane和Tribble两家公司。

6月12日,Salesforce宣布该基金金额将增加一倍,达到5亿美元。5亿的金额在全球大公司里,并不算慷慨,比如SAP目前就已经在AI领域投资了超10亿美元。

但这对于Salesforce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毕竟虽然Salesforce Ventures拥有许多垂直特定的投资基金,包括针对日本或加拿大等特定地区的基金和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基金,但此次5亿美元,是所有基金里面金额最大的。

有了更大的池子,并可以更激进地参与AI大业。

6月底,Salesforce ventrue投资Faros AI,但并非领投。后者是Salesforce 爱因斯坦研究部门的创始成员之一维塔利·戈登创立,Faros 旨在为软件工程团队的工作、目标和速度提供“单一窗格”视图。客户可以将各种数据源连接到平台,从开箱即用的模块和基准开始,然后定制和构建自己的分析。

同样在6月底,生成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Typeface 在 Salesforce 领投的 1 亿美元融资,一跃成为10 亿美元的独角兽。

今天,被全球AI从业者视为明日之星的Hugging Face,也即将获得来自Salesforce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Hugging Face被认为是开源替代ChatGPT中最具实力的一员,今年4月Hugging Face发布了聊天机器人HuggingChat,该机器人基于300亿参数的LLaMA模型,号称“开源版Android应用商店”。 有超过 1.5 万家企业在使用 Hugging Face 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企业级付费客户已达 3000 家,包括了英特尔、高通、辉瑞、彭博社等不同行业的头部企业。

另有消息指出,Salesforce可能将 Hugging Face 视为未来的潜在收购对象。

在36氪对Hugging Face的分析中提到:“无论如何,Salesforce 投资 Hugging Face 都给今年的大模型下半场打开了格局,当大模型本身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在CRM这样成熟的企服赛道挖掘大模型的生产力,或许能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惊喜。

作为SaaS赛道里市值前三的、全球都在模仿学习的公司,Salesforce对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不断投资和支持,或许真的给行业带来新的变化,走向全新的下半场。

合作——大模型剑拔弩张,但SF万花丛中过

传统企服赛道,由于的确不在大模型竞争的第一梯队,因此反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权,来挑选伙伴、建立同盟。

在大模型赛道,OpenAI及其背后金主微软、谷歌、Anthropic等打得不可开交、剑拔弩张,但是纵观Salesforce的AI版图,与每一家知名的大模型公司,都建立了各种合作关系。

比如跟OpenAI,上文提到,今年3月推出 “Einstein GPT”就采用了ChatGPT开发商OpenAI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其中包括回答客户提问、撰写市场营销邮件等。

跟OpenAI短兵相接的谷歌,在今年6月,Salesforce和Google Cloud正在合作,通过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帮助企业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该合作关系将允许公司使用其数据和自定义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客户的需求。其捆绑涵盖产品和服务,包括谷歌的BigQuery工具、Salesforce的数据云和Vertex AI、谷歌完全托管的人工智能平台。

6月也的确是Salesforce与AI厂商合作的丰收期。上文提到,Salesforce推出AI Cloud套件,而AI Cloud托管和服务来自一系列合作伙伴的AI模型,这其中就包括Salesforce云基础设施上的Amazon Web Services、Anthropic、Cohere和OpenAI

三条路,三个打法,三个策略,三生万物,让Salesforce不仅没有在生成式AI时代落后,反而更早地占据了有利阵地,从而带来了市值和收入的不断增长。

2023年5月31日, Salesforce公布了截至 2023年4月30日的 2024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1000个基点。

同时,其市值在经历了年初的低谷之后,在今年上半年,再次回升至2000亿美元。

Salesforce市值变化

未来,36氪也将继续推出其他海外大公司+AI的策略分析。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