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 内容页

让化学之光照进留守儿童的心灵

发表于: 2023-08-25 02:00:12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

  为了深入贯彻新时代育人理念,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启动以“普及趣味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学院号召,2023年8月12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部分湖北籍学生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校学生前往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大路乡开展化学科普系列活动。大路乡地处通山县西部,外出务工人口较多,造成大量学龄儿童留守,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了解这一情况后,于7月底对接大路乡迎宾社区,与社区干部一起梳理辖区留守儿童情况,商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并提前联系学校获得实验所需的基本材料。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开展,活动队员们提前进行了多轮实验预演及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留守儿童年龄层次、接受方式等现状,对部分实验进行了优化和延展。

  当队员们展示实验材料的时候,孩子们充满了好奇,“这是什么?”“这可以吃吗?”“让我试试。”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动手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每进行一个实验,团队成员都会先做一遍示范,并且讲解实验的原理,普及涉及生活中的相关化学知识。

队员们带领孩子们熟悉化学材料。

  当做紫甘蓝变色实验时,团队成员在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原理:“化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指示剂,他们会根据周围环境的酸碱度而展示不同的颜色。”接着小朋友们亲自上手做实验。他们先在一个装有4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两勺紫甘蓝粉溶解,再在两个装有6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小苏打和柠檬酸,最后将溶有紫甘蓝粉的液体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上述溶液中。小朋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往碱中加入了泡泡水,最后导致溶有小苏打的液体产生粉红泡泡。溶有柠檬酸的液体变蓝。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或不小心将粉末洒出,或不小心将液体溅出,或掌握不好试剂的用量,可正是这些小失误,激发了他们亲自动手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在演示隐形墨水实验时,团队成员将小苏打加入水之后,让小朋友们沾水写字,然后用点火器进行加热。先前孩子们的热烈讨论戛然而止,大家都聚精会神的看着接下来会发生的变化,原本无字的纸张在经点火器加热后显现出字来,“哇!”看着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小朋友们纷纷发出阵阵惊叹。“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涂抹小苏打的地方,由于高温而使得纸张变色。但在有小苏打的地方,因为小苏打在加热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温度降低故而这一块区域的纸张没有变色。”团队成员讲解道。团队队员做完这个演示实验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上手操作了。做“隐形墨水”时,小朋友们用试管蘸取小苏打溶液在纸张上写字,而后见证经团队成员用点火器加热后,原本无字的纸张显现出小朋友写的字。

  在队员和孩子们共同做完所有的实验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热烈地讨论着自己刚刚亲身见识到所有的有趣奇妙的化学实验,孩子们内心对化学知识充满好奇的小火苗却越来越烈,不断向队员询问生活中其他的奥妙。

  实验之后,队员们还通过图片、视频及精彩小故事等向孩子们展示和分享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鼓励孩子们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并与孩子们深入交流思想心得及学习方法。这次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让化学的光照进他们的心灵。团队成员通过一个个奇妙的化学实验,向孩子们讲述了其中蕴藏的化学知识,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化学的神奇、科学的深奥,用化学语言向孩子们讲述科学的魅力,以化学为羽翅引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奥秘。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了解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未来的日子里,志愿小分队将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坚守对留守儿童知识传播建设的初心承诺,持续关注并帮助留守儿童激发学习动能,提升学习效果,加快成长步伐。"青春向上,“郑”在行动!(通讯员: 黄雷鸣 汪靖轩)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